歐洲過去數個月接連發生多宗停電事件,提醒全球能源企業必須提升電網的韌性。我會在這篇網誌探討大家如何從這些事件中汲取經驗,以構建一個更可靠、可持續的能源未來。
2025年7月2日,星期三
今年4月,西班牙、葡萄牙及法國南部部分地區的停電事件令數千萬人的生活受影響。在此之前,倫敦希斯路機場因停電導致航班停飛,超過20萬名旅客行程受阻。最近,法國東南部的康城及尼斯亦發生停電,影響超過20萬戶家庭及關鍵基礎設施。
這些事件反映現代電力系統日益複雜而且高度互聯。一個地區的突發停電,有機會迅速波及鄰近區域,伊比利亞半島四月事件正是一個例子。
雖然停電的具體原因仍在調查中,但有專家指出,西班牙過度依賴太陽能與風能,可能導致電力系統的「旋轉慣性」不足。「旋轉慣性」是一種穩定電力系統的重要因素,通常由與電網同步運行的傳統渦輪發電機透過轉動而產生。
大型發電機的「旋轉慣性」相當於能量儲存。當電力供需平衡出現突發波動時,可發揮緩衝作用,特別是在大型發電機組故障的情況下,該儲存的能量可以暫時彌補失去的電力。然而,可再生能源及電池儲能系統接入電網(通過稱作「逆變器」的電子設備),一般缺乏這種特性。換句話說,增加使用可再生能源會令電網的「旋轉慣性」減少,對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帶來負面影響,必須加強規劃以確保可靠供電。
與此同時,極端天氣事件愈趨頻繁,令能源基礎設施面對的壓力大增,導致停電的風險上升。近期的停電事件提醒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覺,建設更穩固、更具韌性的電力系統。
面對可再生能源的局限及極端天氣對供電穩定性帶來的挑戰,核能作為一種可靠、零碳的基載能源,再度受到重視。它能與供應時斷時續的可再生能源互補,讓各國減碳的同時,能夠保障能源安全。雖然地區反對聲音與法規限制窒礙新核能項目的發展,但我認為透過加強跨境的電網互聯,既可突破這些限制,也可優化能源組合。
中電早在三十多年前便察覺此趨勢,投資大亞灣核電站。這項目至今仍然為香港提供安全、穩定、可靠的零碳電力。我們亦積極在區內為香港尋找更多低碳能源。同時,中電亦持續優化能源基礎設施,確保電力系統更低碳和可靠。
構建可持續的電力系統單靠興建低碳和高效的發電廠並不足夠。我們還需要強化輸配電網絡,以應對電力需求日益增長,以及突如其來的氣候變化及系統故障所帶來的挑戰。
此外,我們要善用創新科技。無論是電池儲能、無人機、關鍵設施上配備的先進感應器,以及人工智能輔助的電力資產管理工具,都有助提升電網可靠性,減少供電受阻的風險。
以電池儲能系統為例,這些設備如同巨型電池,可以幫助我們將更多潔淨能源接入電網。在澳洲,中電的子公司 EnergyAustralia 正在建設Wooreen電池儲能項目。這是全國其中一個最大的儲能系統項目,預計於2027年完工後,可以為23 萬戶家庭連續供電四個小時。
在香港,我們除了在青山發電廠興建大型電池儲能系統外,也利用數碼科技建設智能電網。例如,我們的Grid-V智能管理系統利用安裝在變電站及架空電塔的數千個攝錄鏡頭和感應器,進行影像分析,全天候實時監察關鍵供電設備及周圍的環境。我們亦應用無人機監察電網及偵測植被的生長狀況,作為預防性保養維護,以提前識別潛在威脅。無人機亦能夠在突發情況下快速提供現場的即時資訊,提升復修工作的效率。
最重要的是,我們的輸電網絡穩健兼具韌力。中電與廣東省的長期聯網設有多條專用的輸電線路,將零碳能源輸送至本地系統。這些線路具備自我隔離的功能,可在必要時暫停聯網,確保本地電網受到外部干擾時仍能獨立運作,維持可靠供電。
歐洲的停電事故並非偶然。我們對此絕不可掉以輕心。唯有審慎規劃、策略性投資與持續創新,才能構建穩健的電網,實現一個可持續的能源未來。
本網站使用cookies讓我們了解訪客如何與網站互動,優化瀏覽體驗。繼續使用本網站表示您接受我們cookies的使用。